L型二氧化碳純度測定儀是一款專為測量二氧化碳氣體純度設計的高精度儀器,其核心原理基于堿液吸收法,通過氫氧化鉀(KOH)溶液與樣品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KOH+CO?=K?CO?+H?O),吸收二氧化碳后,根據剩余氣體形成的氣泡大小判斷純度。該儀器符合國標GB-10621-2006《食品添加劑液體二氧化碳》標準,測量范圍覆蓋99.0%至100%,精度分段優化:在99.980%至100%范圍內精度達0.001%,99.80%至99.97%范圍內為0.01%,99.00%至99.75%范圍內為0.05%,是目前市面上精度最高的二氧化碳純度測定儀之一,準確性比進口儀器高10倍。
一、核心檢測系統
紅外吸收檢測模塊
原理:基于二氧化碳對特定紅外波長(如4.3μm)的吸收特性,通過測量光強衰減計算濃度。
組成:
紅外光源:高精度紅外LED或半導體激光器,發射特定波長光線。
光路結構:包括光學透鏡、氣室(樣品池),確保光線通過待測氣體。
光電傳感器:將透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如光電二極管或光電探測器)。
溫度補償系統
作用:消除環境溫度變化對紅外吸收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
組成:
溫度傳感器(如PT1000熱電阻)實時監測氣室溫度。
溫控電路自動調節氣室加熱或冷卻,維持恒溫狀態。
二、信號處理與控制單元
模數轉換(ADC)模塊
將光電傳感器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便于后續分析。
微處理器(MCU)
功能:
控制紅外光源、溫度補償、氣流調節等模塊。
運行算法計算二氧化碳濃度(如比爾-朗伯定律)。
顯示和存儲測量數據。
常見型號:STM32、Arduino等低功耗單片機。
顯示與交互界面
顯示屏:LCD或OLED屏幕,顯示實時濃度、溫度、工作狀態等。
按鍵/觸摸屏:用于參數設置(如校準、單位切換)、啟動/停止測量。
三、采樣與氣路系統
氣體采樣單元
進氣口:連接被測二氧化碳氣源(如鋼瓶、管道或氣囊)。
流量計:控制氣體流速(通常為0.1~1 L/min),確保穩定流動。
過濾裝置:去除雜質(如粉塵、水分),防止污染氣室或傳感器。
氣室(樣品池)
結構:多采用長光程設計(如多層反射式或折疊光路),增強吸收信號強度。
材質:耐腐蝕、高透光材料(如不銹鋼或紅外石英玻璃)。
排氣與壓力調節
排氣閥:排出已測試氣體,避免氣路堵塞。
壓力傳感器:監測氣路壓力,防止過壓損壞設備。
四、校準與標定模塊
零點校準
方法:通入高純氮氣(N?)或零空氣,扣除背景噪聲和基線漂移。
量程校準
標準氣:使用已知濃度的二氧化碳標準氣(如50%、100%CO?)進行標定。
自動校準:部分儀器支持多點校準,通過軟件生成校正曲線。
存儲與校驗
數據存儲:記錄校準參數(如K值、零點偏移),供后續調用。
自檢功能:開機自檢傳感器、氣路密封性和電路狀態。
五、電源與通信模塊
電源管理
供電方式:鋰電池(便攜型)或外部DC電源(實驗室型)。
低電量報警:電量不足時提示充電或更換電池。
數據輸出與通信
接口:USB、RS-232、RS-485或藍牙,傳輸測量數據至電腦或移動設備。
協議支持:Modbus、TCP/IP等工業通信協議(適用于集成化系統)。
六、輔助功能模塊
濕度與溫度補償
作用:修正環境濕度對紅外吸收的影響(尤其高濕環境下)。
組成:內置濕度傳感器(如電容式)和補償算法。
報警與安全功能
濃度報警:當CO?濃度超過預設閾值(如99.99%)時聲光報警。
故障診斷:檢測氣路泄漏、光源老化或傳感器失效,并提示維護。
便攜性設計
結構:緊湊型機箱,配備提手或肩帶(適用于現場檢測)。
防護等級:IP54及以上防塵防水(適應工業環境)。